众惠相互李静:发挥相互保险独特优势 着力抒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李春海 动态中心 31

专题:《金融新篇章》丨普惠金融篇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事业飞速发展,保险业服务的普惠性也进一步提升。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以及做深做实普惠金融的政策导向下,具有普惠属性的相互保险在跌宕起伏的行业变革期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处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保险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期《保险新篇章》对话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

  相互保险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保险形式,以其“会员共治、会员共有、会员共享”的特点发展成长,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静表示,相互保险一直是国际传统、成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目前相互保险在我国的市场份额还较小,但作为新型保险业态,相互保险具有独特的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保险业增长的新引擎和基层社会管理的新工具。

  “伴随着人口红利消退,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增量向存量阶段发展。”李静进一步指出,在这一趋势下,更加注重用户价值、关注消费者权益和具有普惠属性基因的相互机制将显示出更多优势,相互保险在中国具备着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互保险是普惠性的典型代表。作为一种基于成员间互助共济原则的保险形式,相互保险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具有“互助共济、风险共担”天然基因,自带“普惠”属性。如何发挥相互保险独特优势,助力普惠金融建设?李静指出,众惠相互将普惠金融作为核心理念,深耕“专精特新”及普惠保障的路线,着重发挥相互保险的模式优势、机制优势,解决未被充分满足的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普惠保障需求,切实关注高风险、低保障人群的实际需求,着力抒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保险业是普惠金融大文章的书写者之一,因而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责任体。”李静强调,保险业做好“普惠金融”时需兼顾普惠性和可持续性。首先,明确普惠保险定位,开发多样化、低保费、高保障的保险产品,覆盖更广泛人群。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第三,强化风险管理,防范逆选择风险,确保业务稳健。此外,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普惠保险发展。最后,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如规模效应、增值服务、跨界合作等,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通过这些措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李静展望道:“众惠相互将继续深耕健康险领域,坚持专精特色,持续挖掘特定人群的保障需求,开发更多具有普惠属性的保障产品,以相互特色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众惠相互李静:发挥相互保险独特优势 着力抒写“普惠金融”大文章-第1张图片-车辆报废_报废车厂_报废汽车回收_北京报废车-「北京报废汽车解体中心」

  发挥相互保险的独特优势

  满足特定群体的普惠保障需求

  相互保险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保险形式,先于股份制保险诞生,以其“会员共治、会员共有、会员共享”的特点发展成长,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CMIF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总保费达1.42万亿美元,市场占比为26.2%,近15年增长速度远超整体行业,达到同比增长46.3%。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如欧洲、北美等地区,其市场占有率和增长速度更高。

  相互保险一直是国际传统、成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但在我国,相互保险目前的市场份额还较小。李静回顾到,2016年6月,监管部门批准众惠相互等三家相互保险组织筹建申请,2022年再次扩容,目前国内已有5家持牌相互保险机构,标志着相互保险这一国际传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已在我国开启新一轮实践探索,国内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建设迈出了全新步伐。

  作为新型保险业态,相互保险具有独特的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李静表示,相互保险可有效促进保险市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增强保险市场发展活力,为丰富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增添新的力量,成为保险业增长的新引擎和基层社会管理的新工具。

  “伴随着人口红利消退,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增量向存量阶段发展。”李静进一步指出,更加注重用户价值、关注消费者权益和具有普惠属性基因的相互机制将在这一趋势下显示出更多优势,相互保险在中国具备着广阔的想象空间。

  作为相互制特色险企,众惠相互始终在普惠金融保障领域深耕实践,着重发挥相互保险的模式优势、机制优势,解决未被充分满足的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普惠保障需求,包括“一老一小”、带病慢病、新市民等群体,切实关注高风险、低保障人群的实际需求,把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满足了特定群体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历经几年的探索,众惠相互以“普惠”为切入点,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契合国内保险市场需求的相互保险发展之路。

  一是惠及大众,回归保障本源。相互保险的每个投保人均为会员,众惠相互以提升全体会员的保障和福利作为宗旨,提供纯风险保障型产品,以简便灵活且惠而不费的保险产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服务,更高效的宣传和推广,扩大保险覆盖率,满足老百姓的医疗费用保障需求,以应对重大风险支出,具备显著的普惠属性。

  二是细分市场,提供专精的风险解决方案。相互保险可在特定的行业及人群中持续深耕细作,有效发挥会员“共建共治”等相互保险特有机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做好风险减量管理,提供全周期、全链条保险保障,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民生。

  “众惠相互诸多实践证明,相互保险这种以会员价值最大化和互助共济为导向的保险形式,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方向高度契合,是我国普惠保险发展取向的应然选择。”李静总结道。

  深耕“专精特新”及普惠保障路线

  着力抒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普惠金融是当前行业的热点话题。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成为提升金融质量的有力抓手。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发挥银行保险机构职能优势,进一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谈及普惠的现状,李静表示,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风险治理、科技进步、监管体系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区域、人群、行业等方面的不平衡局面,小微企业与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仍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亟需金融机构更好发挥普惠金融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推进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保险业是普惠金融大文章的书写者之一,因而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责任体。李静强调,保险业做好“普惠金融”时需兼顾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明确普惠保险定位,开发多样化、低保费、高保障的保险产品,覆盖更广泛人群。其次,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强化风险管理,防范逆选择风险,确保业务稳健。此外,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普惠保险发展。最后,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探索创新盈利模式,如规模效应、增值服务、跨界合作等,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通过这些措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作为相互保险机构,众惠相互将普惠金融作为核心理念,深耕“专精特新”及普惠保障的路线,着力抒写“普惠金融”大文章,重点关注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一老一小、带病慢病”等弱势群体。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众惠相互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和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独具相互保险机制特色的产品,积极探索具备普惠性质的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运营的相互类项目超10个,覆盖人群超60万人次,包括货车司机、高龄老人、带病患者、乡镇农民、工会会员、新市民等。

  以新市民群体为例,众惠相互在深圳定制具有会员共享机制的“深圳众惠保”,放宽投保条件,包括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灵活就业群体等新市民都可参保。目前发售6期,覆盖12万余人,其中30%以上为新市民。

  在民生保障方面,众惠相互联合广西工会定制职工补充医疗普惠保障产品,以为超38万参保职工提供风险保障,累计赔付超3000万元。

  在风险减量管理方面,众惠相互联合多家货运平台,共建货车司机保障计划,并结合工作活动创景,创新组织安全倡议及安全测试等服务活动,包括“事故分析”、“安全试炼”等兼顾教学性和趣味性的线上活动,参与活动的货车司机超百万人次,影响货运从业人群超过千万人次。截至目前,累计超过30万余名货车司机报团取暖,承保会员事故发生率较往年下降超30%,实现了可量化和有效的风险减量服务。

  在医疗服务方面,众惠相互持续探索特定疾病领域内的健康保险,着力打造有普惠特点的带病体保险产品,尤其持续关注慢性肾脏病患者,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发相关产品共计近20种,涵盖肾病场景中意外、医疗、津贴保障责任,实现了分病种、分年龄、分性别、分阶段定价,为目前国内最全的肾病领域保险,承保人数近5万人。2024年还焕新升级推出了肾爱保•爱多多肾病保险(2024版),连续投保免除健康告知,从而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服务。

  聚焦于个人短期健康险

  以相互特色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6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保险公司要主动承担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使命,立足自身经营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和推动普惠保险发展。

  作为自带“普惠”属性的相互保险机构,众惠相互深耕健康保障赛道,近年来就将相互保险和普惠金融相结合,聚焦儿童、老人、新经济从业者、带病体等特定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积极发挥着“补短板、填空白”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健康险原保费规模已达到9035亿元,相较于前一年同期增长4.4%,过去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2%,成为增长最快的险种。“这不仅反映出人们对健康保障的日益重视,也体现了健康险在保险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负担加重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未来健康险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李静解释道。

  针对健康险行业发展现状,李静也介绍了众惠相互健康险业务发展成果:“众惠相互自开业以来,坚定聚焦于个人短期健康险的发展战略,坚定差异化发展方向,聚焦特定垂直领域,积极寻找国民健康与保险产业的结合点。2023年度,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90685万元,占比95.27%,较上年度增长23.28%,连续7年实现正增长。2024年上半年,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141911.4万元,占比超97%。尤其作为相互保险机构,众惠相互着重发挥机制优势,坚持‘补短板、填空白’的设立初衷,重点在特定人群、特定领域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目前,针对儿童、老人、新经济从业者以及带病体等特定人群的需求,开发上线了多款惠而不费的相互类保障性产品,覆盖超60万人次。”

  健康是生命之基,是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大的民生福祉。李静表示,未来,众惠相互将继续深耕健康险领域,坚持专精特色,持续挖掘特定人群的保障需求,开发更多具有普惠属性的保障产品,以相互特色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专精特新”的发展战略,聚焦特定人群保障和服务。避开同质化竞争,凭借在特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数据积累,实现对特定群体的精准服务和保障,切实丰富保险供给质量及范围。

  二是坚持“保险姓保”的原则,发挥相互保险普惠性和公益性,以会员保障和服务为要务,覆盖高风险领域、低收入人群、带病群体,真正为最需要保险的主体提供普惠的保险保障和服务。

  三是深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精神,整合保险与医疗资源,通过全链条健康管理提升会员健康水平,更好的实现治疗未病、尽早诊断、延缓病程,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对话最后,回顾保险行业的三十余年的从业经历,李静分享了自己的几点经验:

  首先,勇气与创新是推动行业前行的关键。面对传统模式的局限,众惠相互勇于尝试新路径,筹建相互保险组织,强调成员间的互助,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客户至上是不变的法则。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服务提供,众惠相互都始终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力求提供最贴心的保障。相互保险模式让众惠相互能更直接地聆听会员声音,快速响应其需求。

  再者,长期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是经营之道。众惠相互注重风险管控、内部控制和透明度提升,确保组织的稳健运行。同时,也乐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用保险的力量回馈社会。

  此外,团队的力量至关重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和工作伙伴共同努力,是众惠相互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支撑。

  最后,持续学习与适应是在这个行业立足的秘诀。保险行业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保险源于互助共济、风险共担,蕴含“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与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天然契合,具有普惠基因的相互保险,发展正当时。众惠相互未来将继续秉持初心,为推动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